德州齒輪有限公司
到2003年我國的經濟按照WTO的規則運行一年多,整個經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全球經濟一體化已初步形成,國內、國際市場不斷融合,整個國內經濟環境變得更加復雜,競爭更加激烈。國內制造業的發展也發生了質的變化,不但有規模的增加,而且還伴隨著資產重組、內部改革、產品結構調整等很多方面的變化,這對企業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
2003年是企業發展最關鍵的一年,企業合并重組并未取得預期效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10月28日,董事長李政決定與集團剝離,走獨立發展的道路,并在一年內完成企業改制,規范公司制度。
彼時,公司剛剛與宏力集團分離,許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獨立解決,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市場需要不斷開拓,市場定位也應進一步確定;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求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我們的工作要有創新和發展。同時,需要干部和員工不但有強烈的責任心、事業心,還要有可以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充分看到企業發展的優勢,審時度勢,趨利避害,大膽探索,積極實踐。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開辟新天地。
對此,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大力開發新產品,調整產品結構是解決企業生存危機的重要措施。技術改造的重點是提高圓柱齒輪的制造水平和生產能力,保證了已訂購加工設備(什么設備)的到位,做好了其配套設備的選型、采購。另外,完善提高企業CAD、CAE、CAPP、CAM及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打造自動化程度高、穩定性和可靠性強的柔性制造系統。同時用數控技術改造舊設備,盤活現有存量資產,增加生產能力。
企業在做大低端產品的同時,加大更高端變速箱和取力器產品的開發力度,加快試制進度,在短時間內形成規模,使其盡快形成批量,推向市場。對此企業產品的精度進行了升級,制定了技改計劃;組織了相關部門、車間去同行技改先進單位如天津汽車齒輪廠、唐山愛立信齒輪公司等進行了學習、觀摩;對改造的設備進行選型、論證,保證了設備的實用性和先進性。此外,企業也制定科學、規范的新產品開發程序,加強開發試制過程中工藝、工裝的驗證,采用了新工藝裝備改善制造條件;按照精益生產方式的思想,按設備生產節拍,完善新建車間平面布置設計;技改設備操作人員的培訓和加大技術投入等工作也落實到位。
技改是把企業的技術資源向技術優勢進行轉換的過程,培育建立以技術創新為主導的核心競爭力,加強了技術隊伍建設和技術人才的培養,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了系統的專業知識培訓,加快了工程技術人員知識的更新,改善了技能工人的知識結構和操作水平,增強產品轉型、工藝改進的適應性。企業在調優化產品結構重擴大生存空間,壯大發展實力,形成產業優勢,實現產品上檔次,上水平,逐步走出低附加值的產品領域。
技改后,公司生產經營用地9.9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36萬平方米。在崗員工709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78人,其中具有高、中級專業技術職稱的48人。公司擁有各類專業加工和檢測設備505臺(套),其中制齒設備(包括滾、剃、插、磨齒設備)106臺。擁有變速箱箱體加工生產線,進口蝸桿砂輪磨齒機及熱處理多用爐生產線。
公司具有年產各種圓柱齒輪260萬只,輕卡變速箱3萬臺,手扶拖拉機2萬臺的能力。產品涉及汽車、摩托車、工程機械、大型拖拉機、農用汽車、排灌機械、建筑機械等60多個機型150多個品種。
多年來,公司一直為國內諸多知名大型企業集團配套,一汽解放公司變速箱分公司、新大洲一本田、濟南輕騎集團、北京齒輪總廠、一汽哈齒、山東臨工汽車橋箱有限公司、徐工集團、三九宜工、山東時風集團、中國五征集團、山西大同齒輪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都與我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配套協作關系,為其配套的產品曾多次被評為優質產品或免檢產品。公司建立了一套科學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并于2000年6月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公司局域網及技術平臺的創建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公司在各類變速箱設計、齒輪制造工藝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實現了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及電子商務。
公司用耗時三年加大技術改造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力度,形成“以齒帶箱、以箱促齒”的產品格局,實現“低端產品要做大、高端產品要做強”的戰略目標。德州齒輪有限公司的裝備水平、圓柱齒輪的制造能力和工藝水平跨入全省領先行列,是向“將山東變為加工制造業大省”邁出的一大步,并成為全省汽車、摩托車、工程機械等各類變速箱及齒輪的重要生產制造基地。公司以實際行動貫徹了“興諸賢求真務實,創新業開拓進取”的企業精神,開拓了企業發展的新局面。